「要做的事那麼多,時間卻那麼少。」爵士大師路易斯.阿姆斯壯在1938年的錄音中如是說。跟許多人想的一樣,生命充滿了緊迫性與危機,時間永遠不夠分配。
繼美國2001年9月11日恐怖份子襲擊事件,大衛.密斯凱維吉身為山達基宗教的教會領袖,面對同樣兩難的局面,要跟時間賽跑──但如今的賭注卻高於人類史上任何時期。的確,如果社會的亂象無人問津,人類將面臨到終極的災難。
「人類正迅速陷入混亂,而且速度不減。」密斯凱維吉先生如是說。「我們必須採取行動。」
山達基有工具能扭轉下降的趨勢。但這個宗教如何在夠快的時間內,把工具帶給夠多的人呢? 其中一個答案就是成立夠多教會,完成這項任務。這又面臨到一個障礙:如何建立夠多間符合本宗教標準的教會,而且速度要夠快。
「人們說,做事應該循序漸進。」山達基的領袖如是說。「但這無法讓我們有任何成就,建築物的規畫、建造與開幕花的時間太長了。」
三十多年前,山達基創始人L. 羅恩 賀伯特清楚闡明,山達基教會需要什麼樣的空間、設計、職員配置,才能加速讓山達基人獲得所有靈性潛能,同時要把各項人道與社會改善活動散播出去。
然而,如果各個城市的山達基人都試著去打造這種宏偉教會,包括設計、資金到建築工程,這份工作可能要耗費數年、數十年、數百年。密斯凱維吉先生回憶當初的想法:「以這種速度,我們永遠無法達成目標。」
密斯凱維吉先生的密集規畫,是為了讓教會「達成目標」。關鍵點在於,必須做到何等規模才夠。教會請來設計大師,國際知名的詹斯勒(Gensler)建築公司。每間新教會都要具有當地特色,但同時,透過標準化,也能節省很多資源與財力。不管在台灣還是亞特蘭大,用的水龍頭都一樣。
另一項重大進展就是,把所有教會建築方案全都交由一個單位統籌,那就是洛杉磯的國際設計與規畫辦公室。由該辦公室負責籌畫與施工,各個城市的山達基人便有餘力進行募款,引發社區的支持。
密斯凱維吉先生說:「整合眾多功能,諸如空間規畫、設計和採購,我們就能事半功倍。」
該計畫於2003年11月展開,第一間新教會選在南非約翰尼斯堡,因為這裡跟美國山達基總部距離最遠,此外,當地有歷史悠久的山達基人社群。我們必須回答這個問題:補給品會不會受到距離影響而構成困擾? 只要有充分準備和組織,就能夠消除這些障礙。
來到另一個全然不同的場景,舊金山成了模範教會,坐落在世界級城市中。最後是紐約水牛城,這清楚證明了我們在任何城鎮、任何國家的典型都市,都可以建立一間教會,包括募款、規畫及建築工程。
教會的開幕速度不斷加快,本宗教可以正式宣稱:「我們可以辦得到。我們現在辦到了。」 擴展、成長、開啟新疆域,進而帶來更多的成長與擴展──這便是密斯凱維吉先生帶領山達基要走的路。
到了2016年已有50間新教會在六大洲開幕,包括柏林、波哥大、東京、特拉維夫等等。
過去12個月擴展沒有中斷,新教會在各個城市紛紛開幕,如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、紐約哈林、匈牙利布達佩斯、澳洲雪梨,詳情請見後頁。
世界各地的新山達基教會,是密斯凱維吉先生於本世紀初所展開之計畫,如今有55間新教會在努力為人類而奮戰。這項計畫持續加溫,有另外50間已進入準備期。